研讀 序次 | 研讀時間 | 主讀人 | 研讀內容 | 討論議題 |
1 | 2007/10/05 | 導讀:雷敦龢 報告:白湘銀 |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Ch.1 (雷)、Ch.3 (白) | 全球化的政治經濟 |
2 | 2007/10/26 | 導讀:潘美玲 報告: 董若竹、蔡境予、李仰桓 |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h.5(董), Ch.6(蔡), Ch.7 (李) | 企業跨國與移民 |
3 | 2007/11/16 | 導讀:潘美玲 報告: | 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 Economist Examines the Markets, Power and Politics of World Trade Part I and II (Ch 1-6) | 全球貿易的市場、權力與政治 |
4 | 2007/12/07 | 導讀:黃 默 報告: |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Ch1 Ch2 Ch3 Ch4 Ch5 Ch9 (閱讀章節視情況調整) | 1、世界性的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所作的承諾為什麼沒有實現? 2、華盛頓共識指稱什麼?又共識的原則對貧窮的國家有什麼樣的影響? 3、東亞金融的危機 4、俄國改革政策的失敗 5、全球性機構的改革 |
5 | 2007/12/28 | 導讀:陳俊宏 報告: |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Ch3 Ch4 Ch5 | 1、公平貿易 2、專利 3、如何去除資源的詛咒 |
6 | 2007/01/18 | 導讀:李河清 報告: |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Ch6 Ch7 Ch10 | 1、環保 2、跨國公司 3、全球化的民主運作 |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07年 研讀進度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2007/11/16 研讀綱要 (二)
「全球化、發展與弱勢族群的權利」經典研讀活動
研讀綱要
日 期 | 2007/11/16 PM6:00~9:00 |
地 點 | 外雙溪東吳大學B013室 |
主持人 | 黃 默 |
報告人/研讀書目 | 董若竹/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h 5 |
報告內容 | 第五章介紹跨國公司及全球性的生產網絡。從國際貿易到全球 生產鏈的轉變中,跨國公司對於政府權力、政府政策的影響。 |
討論問題 | 1.對於位居生產鏈末端的國家以及當地的人民,是否真能走出核心與邊陲的差距? 以台灣而言從OEM、ODM的轉變依然是跟隨先進國家科技創新的腳步。 2. 當關注的議題從「南北」發展不均的概念到今日的「全球化」,在這種全球生產鏈的效用下,基於生產效用、生產成本的考量人力成本似乎是最容易可以「節省」的成本。此對於產業移出、移入的兩造勞工的影響? |
2007/11/16 研讀綱要 (四)
「全球化、發展與弱勢族群的權利」經典研讀活動
研讀綱要
日 期 | 2007/11/16 PM6:00~9:00 |
地 點 | 外雙溪東吳大學B013室 |
主持人 | 黃 默 |
主讀人/研讀書目 | 李仰桓/Globalization, Culture and the Fate of Nations |
主讀內容 | 這一章的主旨在於說明「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現象。作者從時間(即歷史)和空間(即地理)和組織的角度,分析「文化全球化」所需要的基礎—包括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發展。接著說明當代的全球化現象與民族文化認同的辯證關係。 |
討論問題 |
|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2007/11/16 研讀綱要 (一)
「全球化、發展與弱勢族群的權利」經典研讀活動
研讀綱要
日 期 | 2007/11/16 PM6:00~9:00 |
地 點 | 外雙溪東吳大學B013室 |
主持人 | 黃 默 |
主讀人/研讀書目 | 潘美玲/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
主讀內容 | 跨國的經濟生產和大範圍而持續遷移的人們,以及藉著發達的傳播媒體工具的大眾娛樂文化都是當代全球化的重要現象。然而其中帶來聚合或同質的力量的同時,也面臨著抗拒與分化的互動效果。全球化的帶來經濟重新分配產生了贏者與輸家,也牽動著不同層級與類別的人們的流動與遷移,並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世界的內容,從而挑戰了個人的認同與國家的權力。 |
討論問題 | 1.國際貿易和全球生產的差別何在?從全球生產的商品鏈所呈現的國際分工層級化的結構對於全球經濟不平等產生的衝擊與效應。 2. 全球競爭(Global competition)如何成為一種意識型態,及其對社會發展方向的影響? 3. 移民層級化的形成機制為何?以各國政府的公民政策與移民人權的關係。 4、從大眾消費、流行文化到觀光旅遊都是文化全球化的媒介與工具,產生了同質化與國家認同和地方文化之間的交互影響。文化全球化與民族國家內建立多元文化體制是增進或抵銷的力量? 5、從經濟、移民政策和文化的面向如何保障在全球化當中弱勢族群的權利。 |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1208抗暖化,為下一代而走 大遊行
拯救地球‧全球同步‧在地行動
1208抗暖化,為下一代而走 大遊行
我們的共同聲明與連署
從前,我們反公害、生態保育,只為了給下一代美好的生活環境;
現在,台灣生病了、地球發燒,環境保護竟成這輩子的生存問題。
從前,我們驕傲,台灣製造業有許多項的世界第一;
現在,我們羞愧,台灣創造的環境污染也世界第一:
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率世界第一
河川的工業有機廢棄物世界第一
平均農藥使用量世界第一
環保成績單世界倒數第二……
這樣糟糕的環境,難怪癌症連續25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
從前,我們欣喜,台灣錢淹腳目;現在,我們擔心五十年內海水淹鼻孔。
從前,環保理想是少數人的執著;現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環保政治家。
從前,許多人以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衝突;
現在,大家都知道,生態環境才是拚經濟的基礎。
從前,油價低廉,拚經濟就是要建設;
現在,油價高漲,耗能高碳必是輸家。
經濟不該是這樣拚的,尤其不該賭上子孫的未來!
我們抗暖化,是為了島國的生存,也為了拯救倚賴出口的脆弱經濟。
從前,許多人自掃門前雪;現在,我們都要勇敢站出來,
與全球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步對抗地球暖化!
台灣正面臨嚴重的課題:
生態崩潰、經濟失控、公路蔓延、飲食聚毒、政治惡鬥的五大危機
我們要積極改變的方向:
小即是美、少即是多、慢才會快、在地飲食、公民參與的五大轉機
我們的七大主張:
一、減碳立法:溫室氣體減量法訂定國家減量目標與期程。
二、責任企業:營收百億元以上大企業提出具體減碳計畫。
三、低碳經濟:停止擴增高耗能產業,轉型為循環型產業。
四、綠色交通:完善大眾運輸體系及生活單車與步道路網。
五、自然環境:精簡多餘水泥工程,維護綠地與自然海岸。
六、有機生活:人民有權要求享有清淨空氣、水源與食物。
七、世代正義:努力的為下一代儲蓄永續生存的環境資本。
【遊行時間】2007年12月8日(六)
【集合時間】13:00
【集合地點】國父紀念館(光復南路口)
【遊行路線】國父紀念館→光復南路→忠孝東路→松仁路(中油)→松壽路→
松智路(101大樓)→信義路→市府路→仁愛路→國父紀念館
(路程約1.5小時)
【結束時間】預計17:00
【發起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
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自然步道協會、台灣環境行動網
台灣綠黨、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共同合辦】支持連署團體
【執行單位】1208台灣抗暖化大遊行籌備中心
【連絡電話】02-23644756
【電子信箱】tweco.1208@gmail.com【獨立網站】http://blog.yam.com/climatechange/
【抗暖網站】http://www.peopo.org/eco
【國際串連】http://www.globalclimatecampaign.org/
http://www.campaigncc.org/
全國十縣市都有行動,歡迎就地參加
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
敬請支持響應連署
◆我們需要1000個民間團體連署
◆我們需要1000位知識份子與意見領袖支持
◆請於11月12日前email回覆,謝謝!
備註:1.請聯署團體與個人,資料填寫清楚並回傳,以方便我們寄發後續相關資料
2.如果可以,也請上網連署
http://campaign.tw-npo.org/200711620473500/index.php?serial=200711620473500
3.歡迎各團體與我們聯繫,人數十人以上即可到場說明
【響應團體】
單位名稱:
負 責 人:
單位職稱:
大 哥 大:
聯 絡 人:
大 哥 大:
組織電話:
組織地址:
組織網址:
組織信箱:
協助事項:
【響應個人】
姓 名:
服務單位:
單位職稱:
所屬NGO:
NGO職稱:
連絡電話:
大 哥 大:
個人網址:
協助事項: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Global social justice at the WTO? The role of NGOs in constructing global social contracts
Global social justice at the WTO? The role of NGOs in constructing global social contract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ume 83 Issue 4 Page 707-727, July 2007
BAOGANG HE AND HANNAH MURPHY
Chair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Deakin University, Australia.
Doctoral candidate in the School of Govern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Tasmania, Australia.
Abstract
Over the past decade,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have been contesting the neo-liberal economic ord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y campaigning for normative conditions to bring about what Richard Falk calls ‘humane governance’. However, the degree to which NGO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social contracts remains controversial. While NGO activists and various scholars advoc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contracts, empirical testing of this normative argument is underdeveloped. Drawing upon this lack of empirical support, critics dismiss the global social contract concept and question the roles played by NGO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controversy through a review, refin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lobal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an empirical study of two prominent international NGO campaigns directed a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 institution that represents a ‘hard test case’. It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NGOs and their networks are challenging the neo-liberal basis of WTO agreement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social contrac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n some circumstances, NGOs have the capacity to inject social justice in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ntracts and there is some basis for optimism regarding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social contracts involving NGOs, nation-stat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0/26 研讀議程
「全球化、發展與弱勢族群的權利」經典研讀
議程通知
主 持 人:東吳大學政治系 黃 默教授
導 讀 人: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潘美玲教授
報 告 人:東吳大學人權學程 董若竹,Ch.5
東吳大學社會所 蔡境予,Ch.6
東吳大學政治所 李仰桓,Ch.7
研讀成員: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老師、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河清老師、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宏銘老師、台灣大學外文系葉德蘭老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潘美玲老師、東吳大學心理系劉惠琴老師、東吳大學哲學系林正弘老師、東吳大學政治系黃默老師、東吳大學政治系陳俊宏老師、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及社會醫學科黃嵩立老師、輔仁大學法律系雷敦龢老師、台灣國際醫學聯盟柬埔寨援助與發展計畫黃怡碧專員、台灣大學公衛所吳景義、台灣大學外文系王昱灃、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潘怡潔、政治大學外交系陳文葳、政治大學政治系李威撰、東吳大學社會系蔡境予、東吳大學法律系王顥翰、東吳大學政治系白湘銀、東吳大學政治系林承正、東吳大學政治系李仰桓、東吳大學政治系沈雅雯、東吳大學政治系何嵩婷、東吳大學政治系黃彥燕、東吳大學政治系劉恆君、東吳大學政治系鄭雯如、東吳大學哲學系李俊達、東吳大學人權學程楊詩諭、東吳大學人權學程董若竹、銘傳大學公共行政系黃丞國
時 間:2007/10/26(五),下午6:30-9:00 (6:00開始供應晚餐)
地 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B013室
備 註:請回信告知是否出席、用餐(葷or素),以備餐盒
聯絡人:鄭雯如,2881-9471#6952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2007/10/05 研讀綱要 (三)
「全球化、發展與弱勢族群的權利」經典研讀活動
報告文章:Held, David. et al. 1999. “Global Trade, Global Markets.”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報告同學:白湘銀
本章主要討論的是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及影響
1貿易行為與貿易全球化的概念與指標(p149~152)
貿易行為可視為在不同地區的人們所從事的商品與服務的交換行為。
貿易全球化則是強調一個可供全球商品交易的市場確實存在,且其中含有調節商品與貨物交易秩序的機制。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在全球貿易行為中測量一國貿易強度的指標,但是該指標仍有限制。
2全球貿易之發展與貿易全球化(p152~163)
(附表P178~179)
工業革命前 | 金本位時期 | 大戰期間 | 布列頓森林體系時期 | 當代 | |
擴張範圍 | 中度 亞歐非三洲的長程貿易延伸至美洲與澳洲 | 高度 20世紀初期,大多數地區已納入全球貿易範圍 | 大多國家均有貿易行為,但早期貿易鍊由於封閉貿易區而被破壞 | 除共產國家外,其餘國家均加入全球貿易體系 | 幾乎全球各國都參與貿易且相當密切 |
強度 | 貿易強度低 | 中度 | 低 | 由低至高 | 極高度 |
速度 | 慢 | 快 | 慢 | 慢 | 快 |
影響傾向 | 僅對少數國家及社會變革有重要影響 | 對已開發國家的收入大有助益 | 初期對貿易衝擊大,之後轉弱 | 對貿易成長影響升高尤其使工業成長之影響 | 對經濟成長、工業結構與國家收入都有影響。 |
基礎建設 | 從原始運輸系統發展至較優良的船隻與航行技術 | 運輸成本大幅降低;新通訊科出現 | 運輸系統因其他科技持續發展而進步 | 航空運輸與海運成本降低 | 通訊系統發展促進服務交易增加 |
制度化 | 貿易公司與商人組織為主。 原先保護措施不明顯,但在民族國家出現後提高。 | 國際自由貿易協定之增加。 出現不同層次的保護措施。 最惠國原則普遍被接受。 | 國際協定被破壞 | 貿易在GATT體制下定型化。 多邊貿易協定。 貿易自由化開始。 | WTO的運作及貿易機制維持全球貿易規則與貿易自由化 |
層級化 不均衡性 | 起初低,但因17世紀的帝國主義之影響,使貿易組織化情形增加。 只有少數貿易點,大部分地區並未納入貿易體系。 | 多透過帝國而被組織。 貿易由少數出口商支配。 貿易對強權國家及初級產業很重要,但其他區則不然 | 由強權國家主導區域協定 貿易量低對初級產業出口國打擊大 | 已開發國家貿易量增加;美國則支配貿易國家 某些國家貿易市場成長慢,但大多數國家則擴大。 | 貿易集中度降低。 其他國家加入支配體系 貿易拉大各國差距 |
3全球貿易規則(p163~167)
布列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WTO)
WTO具有的四項原則:最惠國原則、互惠原則、透明性、公平性
--非關稅障礙之移除
4貿易分層化(trade stratification)(p171)
由於貿易會影響各國在經濟上的有不同表現,因而在全球競爭下,各國會根據其成本與利益的考量,發展出對本國市場有利的產業,進一步地使全球貿易走向貿易分層化的趨勢。
5全球貿易之影響(p182~187)
-決策性影響(Decisional impacts)
在全球市場中,各國政策之變動與全球貿易息息相關,因而,一國的國家總體經濟之決策,對各國而言將會是經營國家經濟時的重大課題。
-制度性影響(Institutional impacts)
全球貿易的制度化,可望在自由貿易的原則下,提供國家對福利政策上的更多支持。
-分配性影響(Distributional impacts)
主要是指對於貿易的生產要素造成重新分配的影響,與生產專業化現象有極大的關係。
-結構性影響(Structural impacts)
在全球競爭的情況下,會導致國家朝向專業化生產的方向,為了保持本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優勢地位,會持續性地對本國貿易的進行結構調整。
從上述三點觀察,貿易全球化對除了帶來全球貿易行為地更加熱絡之外,同時改變了國家自主性及降低國家政策的變動。換言之,現今的全球貿易不僅藉由全球貿易規則與機制進行全球調節,也重新對國家主權觀點有不了同於以往的詮釋。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Planners vs. Searchers in Foreign Aid
Planners vs. Searchers in Foreign Aid
by Prof. William Easterly
http://www.adb.org/economics/speakers_program/easterly.pdf
Theorizing Globaliz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Vol. 20, No. 3. (Nov., 2002), pp. 285-305
Douglas Kellner
Abstract
IS GLOBALIZATION CIVILIZING, DESTRUCTIVE OR FEEBLE?
The Wharton School and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104;
The bulk of the earth must not only be spherical, but not larg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ize of other stars.
—Aristotle (384–322 BC), as quoted by Dreyer (1953, p. 118)
公平咖啡吸水局
“Sometimes what’s right isn’t as important as what’s profitable.”
Starbucks近來麻煩多多,除了被指剝削農民不支持埃塞俄比亞加入「公平貿易」(Fair Trade)咖啡產地行列外,北京紫禁城的分店又被人要求搬走。正當Starbucks陷於苦戰之際,專門供應「公平咖啡豆」的英國公司Cafedirect,準備趁勢進軍亞洲。
Cafedirect供應的咖啡豆,賣點是全部購自第三世界的貧國咖啡豆農民,並且是以高於市價購買,部份利潤用來培訓農民,保障他們有合理水平的生活。Cafedirect打出的公平貿易道德旗幟,成立十多年來一直備受「良心消費者」歡迎,他們不單不介意公平咖啡豆的價格較一般咖啡豆昂貴,反而認定這才是最有效幫助飽受剝削的第三世界貧農的最佳方法,Cafedirect的營業額一直節節上升。
表面上一切都好像理所當然,但兩個問題來了:1.咖啡農真的受到剝削嗎?2.公平貿易的最大受惠者是農民嗎?
首先,以價值計算,咖啡是僅次於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貿易商品。由於過去大部份出口國都是發展中的貧窮國家,非常依賴出口咖啡豆來賺取外,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為堵截共產主義擴張,於是透過國際咖啡公約,限制咖啡豆每年的出口量,變相保障咖啡豆的價格。這些國家有了價格保障,本來相安無事,但隨89年蘇聯瓦解,自由貿易抬頭,西方再沒誘因施予援手,不少新國陸續加入種咖啡豆行列(就以越南為例,00年已取代哥倫比亞成為全球第二大咖啡豆出口國),全球咖啡產量過剩,導致價格受壓。
本來在供求定律下,只要咖啡農轉型,改種其他農作物,咖啡豆價格便會上升,但公平貿易概念的出現,變相為農民提供了「溢價津貼」,有了津貼,農民又怎會願意轉型?結果只會導致更多農民加入種咖啡豆,令咖啡豆越來越供過於求,惡性循環下,咖啡豆價格又怎能不跌!
Cafedirect打出公平貿易的旗幟,輕易將貧國咖啡農的困境,單純歸咎於「不公平貿易」和「大財團剝削」,消費者不問底蘊,便完全相信這個冠冕堂皇的偉大道德理由。說穿了,公平貿易產品不過是另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罷了。
公平貿易的原意,本是部份企業為了保障貧農在自由貿易過程中,免遭重重的供應鏈中間人剝削,於是用了較高的溢價直接向農民收購,然後再蓋上「公平咖啡」這個標籤,以較高零售價售予消費者。
Cafedirect聲稱向農民收購的每磅公平咖啡豆的價錢,較一般咖啡豆昂貴。根據埃塞俄比亞Sidama咖啡農民合作社資料,農民以前賣出的咖啡豆,每磅往往只值不足0.7美元,但有了公平貿易後,咖啡豆便維持在每磅1.26美元。
問題又來了,據思哲所知,英國的Costa Coffee早年曾推出過兩款Cappuccino,用公平咖啡豆炮製的賣1.85英鎊;而用一般咖啡豆炮製的則賣1.75英鎊。公平咖啡的售價明顯較高,可是一杯Cappuccino一般只會用約0.25安士咖啡豆,以一磅16安士換算,每杯用公平咖啡豆炮製的Cappuccino,增加的成本簡直九牛一毛!
公平貿易這個聽來偉大的概念,其實很容易誤導消費者,讓他們以為零售商提供的產品成本會很高,所以賣貴一點也是理所當然。根據樂施會早前的調查,逾300名受訪者中,七成八表示願意購買公平貿易產品,超過九成更願意付高價購買。說穿了,零售商便更有大條道理藉公平貿易之名去加價,兼且不會令消費者反感,絕對一舉兩得。
公平貿易?恐怕只是零售商設法令消費者「能者多付」的一道幌子罷了。
亞洲青年反菸倡議訓練工作坊
亞洲青年反菸倡議訓練工作坊
主辦單位:台灣國際醫學聯盟(TIMA) 補助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青少年、年輕人一直是國際菸商鎖定的對象。為了反制菸商公關行銷技倆,需要喚起更多青年意識的覺醒,認識菸害的複雜,願意投入反菸社會倡議。為了培力更多反菸生力軍,學習應用社會倡議技巧,設計執行菸害倡議策略,讓這些反菸種子在同儕中發揮影響力,因此TIMA發起亞洲青年反菸倡議培訓計畫,此訓練可分為三大面向:
實體聚會:2007年10月訓練工作坊和青年論壇
科技運用數位學習:發展亞洲青年反菸倡議交流網站平台AYAT Network
社會實踐:應用知能,
工作坊
邀請亞洲重要的倡議工作者(如HealthBridge的Ms. Debra Efroymson、馬來西亞國立毒物中心Dr. Foong Kin)出任工作坊訓練講員。參加學員包括25~30位亞太地區青年代表和16位台灣青年,約45人。除了「傳統的」課堂訓練外,融合角色扮演、分組任務等實作課程,讓青年學員交流反菸經驗了解各國現行青少反菸害防制政策的良窳,討論區域合作策略。期待在工作坊中導出「亞洲青年倡議行動」小冊與「青年參與菸害防制準則」,為本工作坊階段成果呈現。
時間:2007年10月16~20日,共5天
地點:台北新店中信會館、台北福華飯店
訓練工作坊暫訂議程(訓練內容暫定,實際將視參加者特性、背景予以調整。)
時間 | 議程 |
10月15日 | 國外學員抵達台北,辦理報到 |
10月16日 |
|
10月17日 |
|
10月18日 |
|
10月19日 |
|
10月20日 |
|
二、AYAT Network
由工作坊學員管理經營亞洲青年反菸倡議平台「AYAT Network」。此平台以中、英雙語並呈,除提供菸害多媒體教育供青少年線上學習,還能支援AYAT成員的個別資訊整合,進行遠距專案推動與任務分工,讓成員利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進行網絡連結與社會動員。
菸害防制的持續實踐
透過實際接觸與網路平台,希望為亞洲地區關心菸害防制的青年朋友,建構跨越國界的視野和能力,也為全球反菸運動注入進步新動力。
四:參加學員條件
30歲以下;
須有菸害防制或其他社會議題倡議經驗;
具備聽、說英語的能力,能以英語跟其他與會人員溝通;
填畢報名表,於2007年9月30日前繳交TIMA
訓練工作坊報名表(台灣地區)
申請人中英文姓名 | 中文: 英文: | ||
服務機關 | 中文: 英文: | ||
申請人中英文職稱 | 中文: 英文: | ||
聯絡電話 | 傳真號碼 | ||
在菸害防制之專長 |
| ||
身份證字號 | 出生日期 | 19____年____月____日 | |
聯絡地址 | |||
電子郵件 | |||
語文程度 | 1. 英文:說 _______ 聽_______ 讀______ 寫_______ 2. 其他語言: | ||
推薦人 | 姓名/職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務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菸商贊助之揭示 | 您工作之單位或團體是否曾與菸商或相關單位共同合作,或曾經接受其捐助/贊助?
| ||
住宿 |
| ||
飲食需求 | □均可 □素食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註明) |
@身分證字號等個人資料僅作為辦理保險之用,本會將善盡保密責任。
二、菸害防制或其他社會倡議經驗
請條列並簡要說明您參與過之菸害防制或其他社會倡議方案與工作。
來年您的菸害防制或其他社會倡議工作之重點為何?若是其他社會倡議工作,未來能否與菸害防制連結?您對菸害防制長期關注為何?
請說明您過去是否有與其他國家之菸害防制或其他社會倡議工作者聯繫或合作之經驗。
您為何想參加本次訓練?您期待從本會議獲得何種助益?
==============================
*請於2007年9月24日前,將本申請表email至tima@tima.org.tw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台灣國際醫學聯盟(TIMA) 蔡季勳小姐(電話:02 3393 1815; email: tima@tima.org.tw)
*工作坊相關訊息,可至會議網站(http://www.tima.org.tw/ayat)了解詳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