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2007/10/05 研讀綱要 (三)

「全球化、發展與弱勢族群的權利」經典研讀活動

報告文章:Held, David. et al. 1999. “Global Trade, Global Markets.”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報告同學:白湘銀

本章主要討論的是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及影響


1貿易行為與貿易全球化的概念與指標(p149~152)

貿易行為可視為在不同地區的人們所從事的商品與服務的交換行為。

貿易全球化則是強調一個可供全球商品交易的市場確實存在,且其中含有調節商品與貨物交易秩序的機制。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在全球貿易行為中測量一國貿易強度的指標,但是該指標仍有限制。


2全球貿易之發展與貿易全球化(p152~163)


(附表P178~179)


工業革命前

金本位時期

大戰期間

布列頓森林體系時期

當代

擴張範圍

中度

亞歐非三洲的長程貿易延伸至美洲與澳洲

高度

20世紀初期,大多數地區已納入全球貿易範圍

大多國家均有貿易行為,但早期貿易鍊由於封閉貿易區而被破壞

除共產國家外,其餘國家均加入全球貿易體系

幾乎全球各國都參與貿易且相當密切

強度

貿易強度低

中度

由低至高

極高度

速度

影響傾向

僅對少數國家及社會變革有重要影響

對已開發國家的收入大有助益

初期對貿易衝擊大,之後轉弱

對貿易成長影響升高尤其使工業成長之影響

對經濟成長、工業結構與國家收入都有影響。

基礎建設

從原始運輸系統發展至較優良的船隻與航行技術

運輸成本大幅降低;新通訊科出現

運輸系統因其他科技持續發展而進步

航空運輸與海運成本降低

通訊系統發展促進服務交易增加

制度化

貿易公司與商人組織為主。

原先保護措施不明顯,但在民族國家出現後提高。

國際自由貿易協定之增加。

出現不同層次的保護措施。

最惠國原則普遍被接受。

國際協定被破壞


貿易在GATT體制下定型化。

多邊貿易協定。

貿易自由化開始。

WTO的運作及貿易機制維持全球貿易規則與貿易自由化

層級化





不均衡性

起初低,但因17世紀的帝國主義之影響,使貿易組織化情形增加。


只有少數貿易點,大部分地區並未納入貿易體系。

多透過帝國而被組織。

貿易由少數出口商支配。



貿易對強權國家及初級產業很重要,但其他區則不然

由強權國家主導區域協定





貿易量低對初級產業出口國打擊大

已開發國家貿易量增加;美國則支配貿易國家



某些國家貿易市場成長慢,但大多數國家則擴大。

貿易集中度降低。

其他國家加入支配體系



貿易拉大各國差距


3全球貿易規則(p163~167)

布列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WTO)


WTO具有的四項原則:最惠國原則、互惠原則、透明性、公平性

--非關稅障礙之移除


4貿易分層化(trade stratification)(p171)

由於貿易會影響各國在經濟上的有不同表現,因而在全球競爭下,各國會根據其成本與利益的考量,發展出對本國市場有利的產業,進一步地使全球貿易走向貿易分層化的趨勢。


5全球貿易之影響(p182~187)

-決策性影響(Decisional impacts)

在全球市場中,各國政策之變動與全球貿易息息相關,因而,一國的國家總體經濟之決策,對各國而言將會是經營國家經濟時的重大課題。

-制度性影響(Institutional impacts)

全球貿易的制度化,可望在自由貿易的原則下,提供國家對福利政策上的更多支持。


-分配性影響(Distributional impacts)

主要是指對於貿易的生產要素造成重新分配的影響,與生產專業化現象有極大的關係。


-結構性影響(Structural impacts)

在全球競爭的情況下,會導致國家朝向專業化生產的方向,為了保持本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優勢地位,會持續性地對本國貿易的進行結構調整。


從上述三點觀察,貿易全球化對除了帶來全球貿易行為地更加熱絡之外,同時改變了國家自主性及降低國家政策的變動。換言之,現今的全球貿易不僅藉由全球貿易規則與機制進行全球調節,也重新對國家主權觀點有不了同於以往的詮釋。


沒有留言: